關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專著申報立項的通知
部屬高校、共建高校,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高校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精神,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開展“十二五”規劃教材、專著建設工作,旨在出版一批體現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最新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教材和專著,固化教學改革、科研創新成果,提高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培養水平。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國防特色,推動兩化融合,緊密結合高校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學科專業建設的實際,按照“特、高、新”的建設原則,采取公開、競爭、擇優的方式,走精品發展的道路,為切實提高特色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提供支撐,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提供保障。
二、建設目標
“十二五”期間,立足部屬高校、共建高校,面向其他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開展規劃教材、專著建設,編寫出版一批具有創新精神、體現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最新教學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教材、專著。初步形成國防特色明顯,體現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機械化與信息化復合發展,質量上乘、品種齊全、特點突出、實用性強的工業和信息化特色教材體系。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特色學科專業教材建設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三、建設內容
(一)“十二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規劃出版特色學科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約200種,專著約100種。教材包括新編教材和修訂教材。新編教材能夠適應國際化趨勢,能夠體現當代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最新成就和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成果,解決有關學科專業教學需要。修訂教材是質量較高、在教學中反映較好、需要修訂的已正式出版教材。專著應體現相關專業近年來重大理論、實踐創新型研究成果和重要經驗。教材出版后,將遴選一定比例的教材列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精品教材。
(二)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教材建設堅持突出重點,強化特色,重點為提升軍工核心能力、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進兩化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相關學科專業提供支撐,主要面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學科(目錄見附件1)。
四、申報要求
(一)申報教材必須體現教學需要、層次適用和內容創新。專著應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涵蓋學科、專業范圍內,能夠代表工業、通信業、國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中的重要技術突破。已被評為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不在此次教材立項受理范圍之內。
(二)教材要經申報單位的推薦、審核后方可申報。部屬各高校及共建各高校要積極動員、統一組織本單位教師報送申請。其他單位可統一組織報送申請,個人經過所在單位審核后也可直接申報。鼓勵支持不同單位的作者優勢互補聯合申報。各單位、個人申報時,應在部屬出版單位范圍內選擇意向出版單位。
(三)各單位要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鼓勵既有教學經驗,又有科研成果的高水平專家和學者進行申報。各申報單位應安排資助經費。立項教材須自立項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撰稿,立項專著須自立項之日起18個月內完成撰稿。
五、申報安排
(一)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負責組織和管理教材建設,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負責有關申報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等。
(二)申報新編教材、專著需由主編人填寫申請表,同時提交編寫大綱和部分章節的樣稿。修訂教材需另附原教材,有關要求見附件。
(三)請各申報單位或個人于2013年9月20日前,將規劃教材、專著立項申報匯總表和申請表、編寫大綱、樣稿(各一式三份)寄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電子文檔同時發送至gxbjiaocai@126.com。
有關附件可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網站下載,網址:http://rsjys.miit.gov.cn。
六、聯系方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聯系人:蔡喆 趙延永
電話:(010)82317036 傳真:(010)82317034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樓東509-2
郵編:100191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聯系人:何兆展
電話:(010)68205918 傳真:(010)68205917
附件:
1.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學科目錄.doc
2.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專著立項申報匯總表.xls
3.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申請表.doc
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專著立項申請表.doc
4.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專著立項申報編寫大綱、樣稿要求.doc
5.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出版單位名錄.doc
電院老師:
有申報教材的老師,請按通知要求填寫申請材料,于2013年9月10日前,將本科規劃教材申報匯總表(一式一份);申請表、編寫大綱、樣稿(各一式三份)交至電院本科教學辦公室。所有材料電子文檔發送至lzli@www.hetaojiu.org
電院本科教學辦公室
2013年6月3日